2024-05-23 11:08:01 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
文章來源:華圖教育
一、如何調動自身儲備挖掘相應的素材
相較于寫作者而言,大部分都有著高考寫作的經(jīng)歷,同時還有大學四年的積累,都可以作為作文寫作的素材,寫作者應做到時常的應用,溫故而知新,才會在書寫時主動搜尋到與文章所符合的素材加以應用寫作。在公考中的作文類型比較多樣,五位一體多樣性考察。尤其是一些文化類相關話題,考生直接可以溯源,調取素材:
掃一掃,進入2025年國考咨詢
第一:中學階段所學的文言文、散文、詩詞、事件等語文課本知識,調動加以利用。
第二:結合自身大學階段所學專業(yè),尤其是文科專業(yè),都有相應的歷史背景。將歷史發(fā)展階段作為素材。
第三:過去的每一天皆為歷史。調取知識點較難的情況下,去思考自身成長階段中社會的變遷,感同身受,作為文章素材論證。
以此方法去思考、琢磨,文章不會顯得空洞。
二、如何將表述更具規(guī)范性彰顯文章深意
有了素材,就需要組織語言去表達。例如:
第一:最記憶深刻的文言文《出師表》中的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,咨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”極具寫作價值。文中出現(xiàn)典故“三顧茅廬”,則可以思考到文化類價值觀角度——做人當“謙卑、大局意識”。亦可以思考到——“選人用人角度”,要加大力氣去引才、用才、留才。選賢舉能,為國效力。這些皆符合公考思維,同時論證力度更強。實屬為典故論證。古人亦是如此,今人亦當沿用先輩經(jīng)驗,進而去論證。
第二:如果自身專業(yè)為文學方向,可以借鑒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話術引用;法學方向的,則可以考慮古之時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,以及先秦的商鞅變法等論證;歷史學方向自然人物素材很多,根據(jù)文章立意而調動。
第三:自身經(jīng)歷,可以思考兒時人們的思想觀念、衣食住行,與現(xiàn)今的生活方式等對比,亦可論證。例如:兒時出行多為公共交通工具,如今,互聯(lián)網(wǎng)打車等,體現(xiàn)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思維,彰顯著時代的升級變遷。皆為公考思維。
總之。文章寫作除了調動素材外,還需多維度思考,加之勤加練習,將自身思維靈活化,做到融會貫通,文章寫作就不會成為“絆腳石”。要敢于“硬骨頭”,提升文章寫作能力。
相關內容推薦:
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文章寫作
貼心微信客服
貼心微博客服
報名條件?
崗位選擇?
筆試科目?
面試方式?
......